Page 20 - 思源第36期12.4final单页
P. 20

了。”可很快他又会发现,证明出现了漏洞,既而又开始熬夜。如此
                                                           反复了不知多少遍,终获成功。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
                                                           示性类”和“吴示嵌类”,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
                                                           式”。他的工作成为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还被5位国际
                                                           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引用,其中3位还在他们的获奖工作中使
                                                           用了吴文俊的结果。

                                                               有法国朋友对吴文俊说:“你若是晚走几个月,也许1954年的菲
                                                           尔兹奖就给你了。”此后,当吴文俊被问及此事时,他不在意地笑着
                                                           说:“我并不在乎。”他表示,搞数学应该有自己的东西,走自己的
                                                           路,不能外国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应该让外国人跟着我们跑,这
                                                           是可以做到的。

                                                               洞悉未来,他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
                                                               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到计算机工厂劳动,有机会第一次接触
                                                           到了计算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认识,他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巨大
                                                           威力,他觉察到,计算机作为新工具必将大范围地介入到数学研究中
                                                           来。当时已年近60的吴文俊决定,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
                                                               这期间,他亲自在袖珍计算器和台式计算机上编制计算程序,尝
                                                           尽了在微机上操作的甘苦。在利用HP-1000计算机进行研究的那段时
                                                           间内,他的工作日程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清早,他来到机房外
                                                           等候开门,进入机房之后便八九个小时不间断工作;下午5点钟左右,
                                                           他步行回家吃饭,并利用这个时间抓紧整理分析计算结果;到傍晚7点
                                                           钟左右,他又到机房工作,有时候只在午夜之后回家休息,清晨又回
                                    工作中的吴文俊                到机房。
                                                               在长时间的辛勤工作下,吴文俊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
                                                           “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对人工智能科学
                                                           研究影响深远,对中国现代数学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使得中国
                                                           在自动推理和数学机械化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吴文俊也因此获得
                                                           1997年的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埃尔布朗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
                                                               古为今用,他从数学史中挖掘原创思想。

                                                               1974年,吴文俊的研究兴趣转向中国古代数学。他以敏锐的目光
                                                           和深邃的思想把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概括为构造性与机械化,将其成
                                                           功地应用于数学机械化新领域,成为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由
                                                           此,吴文俊开创并引领了70年代后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形成了
                                                           具有鲜明特色的“吴文俊数学史观”。

                                                               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是吴文俊晚年评价自己最为得意的成
                                                           就。他的研究从根本上澄清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现代数学发展的源
                                                           头之一。其在中国古代数学正本清源的分析,丰富了近代数学体系的
                                                           构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吴文俊眼里,中国古代数学就是一部算法大全,有着世界最早
                                                           的几何学、最早的方程组、最古老的矩阵。中国古代数学的价值已被
                                    讲课时的吴文俊                淡忘,但吴文俊却洞察出,其中包含着的独特的机械化思想,它能够


          1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