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思源第36期12.4final单页
P. 13
新中国
周年 70
08-09 ISSUE
用算盘演算数据
用计算尺演算数据
08 09
坚定信念 不畏艰险
五十年代,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实验基地后,便 贵,黄旭华带领团队经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
把家安在了这座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岛上的生活里,吹 整核潜艇内的设备布局,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潜艇节省
不停的大风数不胜数,饭菜里的油滴少之又少。就是在 了空间,更增强了艇身的稳定性。
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黄旭华和同事们联络着全国24个 从1958年组建团队,到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成功
省市的2000余家科研单位,用算盘、计算尺和磅秤演 试航,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仅用13年时间,实现了从零
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靠着算盘和计算尺起步,几千 开始的奇迹。从1970年到1981年,我国陆续实现第一
吨的大家伙里面藏着几十公里长的管道电缆,为了一个 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
数据,往往要动用几批人,用几天几夜的时间计算,算 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
得一样才敢用,有一个不一样就得重来”。核潜艇的稳 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定性至关重要,必须精确计算,黄旭华要求核潜艇上数
1988年初,核潜艇研制迎来了关键时刻,按设计
以万计的设备、管线,每个都要过秤。靠着这样“斤斤
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对于这一挑战,参试人员心情
计较”的土办法,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
忐忑,甚至给家人写下遗书。为缓解团队的紧张情绪,
重测试值竟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黄旭华表达了他的信心:“作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我
在设计艇型时,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制出了比常
对核潜艇的感情就像父亲对孩子一样,不仅疼爱,而且
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
相信它的质量是过硬的,我要跟你们一起下去深潜。”
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他国的潜艇内安置了一个重65
此时的黄旭华已年过六旬,世界上也从未有过总设计师
吨的大陀螺以加强导弹发射时的稳定性。但水下空间珍
亲自深潜的先例,他的信心与责任感坚定了他下水的
1988深潜试验参试科研人员合影 1988深潜试验顺利完成,黄旭华兴奋不已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