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第42期
P. 20

屹                                                     学在交大      Study at Jiaotong univerSity





                                                                                                                                                       立





            想过的基础课教师,心里难免有些苦闷,但耳边响起入学时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母校
            “听党的话”“任何国家需要专业,都是可以大显身手”,我们愉快地服从安                                                                                        1968届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62031班 张锡平

            排,努力学习。
                                                                                                                                       一百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上海交通大学凭着深
                我大二时进入应用数学系就读,一年后该系停办,我就随系转入工程力学系
                                                                                                                                   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起点高、基础厚、
            学习,任数学预备教师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一年后工程力学系又下马,我又随系
                                                                                                                                   要求严”的教学传统和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                                                      2018 年校庆日班级返校留影
            转入船制系学习。5年中一共换了4个系、4个专业。我和我的同学都服从学校需
                                                                                                                                   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成一所国内外瞩目的
            要,接受调整,毫无怨言地到新的系、新的专业学习。刻苦用功,不断努力适应。                                                                                                                                      它课程均未完成,但得益于母校  “基础厚”的教学传
                                                                                                                                   高等学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统,当时学到的知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
                如今六十余年过去了,回想当年,生动的入学教育第一课,成为鞭策我行动                                                                                                                                     的作用。在铁路内燃机务段工作时,我和同事一起成
                                                                                                                                       六十年前,不满14周岁的我,初中毕业后就成了
            的重要指南与指导,并且使我受益终身。现在,由党委书记亲自讲授新生开学第                                                                                                                                       功研制了内燃机车头灯—-这一高寿命、高效的新型汞
                                                                                                                                   一名准大学生。当我胸前佩戴着上海交通大学预科的校
            一课,已成为交大的重要品牌。                                                                                                                                                            氙灯;1979年在上海铁路分局电子计算所工作时,我成
                                                                                                                                   徽,跨入交大校门时,心情无比激动。在交大八年的大
                                                                                                                                                                                      功地研制了在全国铁路系统较有影响的计算机自动处理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思源致远,砥砺前行”,这些源自新生第一                                                                                  学学习生涯以及四年的工作经历,使我与母校结下了不                           《列车预确报》的应用软件,并成为上海市第一批计算
            课的经典名句,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脑海里,成为交大人人生道路上永不凋谢的座                                                                                    解之缘。每当看到交大学子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取得卓越                           机程序员;1994年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时,我参与
            右铭。交大重视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代代相承、与时俱进!                                                                                            成就时,我都由衷地为母校感到自豪和欣喜。
                                                                                                                                                                                      了大型商业冷库和大型商厦的电气设计工作……凡此种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预科三年学习期间,学                          种,我在各个不同领域的成功转型,都离不开母校的培

                                                                                                                                   校为我们配备了一批优秀的老师,让我们打下了扎实的                           养,我由衷地感谢母校。
                                                                                                                                   基础,让我能在日后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习中、几十年的
                                                                                                                                                                                          “要求严”是母校又一教学传统。曾记得,时任校
                                                                                                                                   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由于时代原因,我的工作
                                                                                                                                                                                      办主任钱君洪在大礼堂作关于大庆油田的报告。他提到
                                                                                                                                   几经变更,几十年来,我曾先后在铁路内燃机车、计算
                                                                                                                                                                                      的大庆工人们头顶青天、不畏严寒、对工作一丝不苟、
                                                                                                                                   机软件、电脑印刷出版、建筑电气设计等领域工作,虽
                                                                                                                                                                                      艰苦奋斗,努力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大油田的感人事迹,
                                                                                                                                   然这些都并非我的专业,但我 均能凭着在母校打下的基
                                                                                                                                                                                      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日后工作的几十年中,
                                                                                                                                   础,很快地适应、胜任并融入其中,为此,我对母校一
                                                                                                                                                                                      无论在何种岗位上,我均能严格要求自已、迎难而上、
                                                                                                                                   直感恩在怀。
                                                                                                                                                                                      避免由于自己工作上的差错而给国家造成损失。 “要为母

                                                                                                                                                                                      校争光”是我一生的宗旨,因为我是一名 “交大人” 。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八年的学习生涯,母校既传
                                                                                                                                                                                      授我知识,又教会我做人。几十年来,我们虽然不能象
                                                                                                                                                                                      前辈钱学森学长那样成为中国的“火箭之父”,但也要
                                                                                                                                                                                      为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建
                                                                                                                                                                                      设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因为我们是“交大人”。


                                                                                                                                                             作者张锡平在闵行校区图书馆前               回顾母校建校125年的历程,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
                                                                                                                                       1963年,我进入到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受到“文                        学府,正乘风破浪,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

                                                                                                                                   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在电机系仅完成了电工理论基                            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屹立世界东方,向着世界
                                                                                                                                   础、电机学等几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而本专业的其                            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000                                                                                                                                                                                                                      00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