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第42期
P. 24
感 语这两样实用技能不落后,当时校园里有一种说法,计 学在交大 Study at Jiaotong univerSity
恩
母校 感恩有你 算机和英语比专业课更重要。毕业后二十多年的职业发
展经历,证明当时我的策略是正确的。
1996届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41221班 胡金双 在母校学习期间,我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室
及其设备,经历了人生中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
上机就用上了IBM 286电脑,编写了人生当中第一段
我出生在浙江南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因为家境困难,从小营养不良,身体不强壮,这是我的不幸;同时,我也
Fortran 77代码,求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搭建了第一
是幸运的,因为我的父母在农村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头,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便对我严格要求,激励我我刻苦读
个配有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电路,第一次看到电 1996年 7月毕业离校前胡金双和他的上铺、 左铺
书,将来“一定要考出去”。十一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这便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幸运的
压、电流不同步的交流电波形,第一次通过不同按钮切
事,没有之一。
换,控制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第一次看到涵盖发电、
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个环节完整的电力系统,第
一次用Turbo C/C++编写程序并解出了5节点的潮流方
初识上海和上海交通大学 学在交大 程,第一次编写、调通了汇编语言程序来控制小灯的开
与关,用WPS编辑、打印出自己的第一份求职简历……
电视剧《上海滩》让我知道了一座名叫上海的大 1992年9月3日,我乘坐接新生的车从“拖鞋门”
城市。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我,便生出了一个朦胧的想 进入交大闵行校区。母校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校园真
法:长大以后,我要去上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 大、住宿条件真好;第二印象是课程好难、老师好严。
1996届电力系 41221班毕业照
到一篇介绍上海交通大学的文章,知道了交大是党和国 人在职场
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人民科学家钱学 在上海的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等数学》、
森、国际顶级数学家吴文俊等国家栋梁的母校,我决定 《大学物理》、《大学核心英语》是出了名的质量高、
要求严的三门课程。大一的时候,我学习很认真,很多 我所在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母校当时跟电力部合办的学院。于是,毕业后,我顺利进入老家浙江金华电
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高考报考的第一志愿。经过几十
在高中时没学懂的知识点,在大学老师的讲解下得到了 业局工作,这在当时的金华属于和市烟草专卖局并列的Top2“金饭碗”工作。
年的实践证明,报考交大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做出的最
理解和掌握,加上高中时期打下的扎实基础,我的学业
正确的选择,没有之一。
成绩还不错,还获得过一次奖学金。 在母校四年的学习,让我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上在工作中善于即学即用,我很快在单位中脱颖而出,担任
电力调度中心高级电力调度员和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的系统管理员,当班期间全面负责金华电力系统一次、
大二的时候,老师讲授的内容和大一相比,难度有 二次设备的运行、运维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我被评为浙江省电力局1999年度“十大杰出青年”,这在金华电业
所增加,基本都是与工业、城市相关的先进知识,这对 局是件破天荒的事。
于来自偏远农村的我来说,难度不言而喻,有些概念甚
岁月匆匆,往事悠悠,我从交大毕业已经25年了。回顾三十年走过的路,思考人生的下半场,真心感受人生幸
至是第一次听说,我的学习开始变得吃力起来。比如,
福。母校,感恩有你,一生以你为荣,期待有一天我能做到让您以我为荣!
我在上课期间,理解基于三极管的模拟电子电路就很困
难,无法掌握电机的派克方程,思考不出能用正序、负
序、零序三个序分开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电路的物理原理
等等。一度很迷茫,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还有点怀
疑自己的 智商是不是有问题。不过,慢慢地,我调整好
情绪,制定了“不求全、但求稳”的策略,即不追求每
门课都学得通透,在保证电力专业课成绩在80分左右的
前提下,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全力确保计算机编程和英
1996 年7月穿着学士学位服的胡金双
000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