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思源第36期12.4final单页
P. 34
住 学子向往的“住在交大”
物资匮乏的五六十年代,一只箱子、一个脸盆、一
个热水瓶、被子、床单、床垫、蚊帐,往往就是同学们
的全部家当了。宿舍里,四张双层床,住六七个人,剩
下一两张床放行李。木板床自带“咯吱咯吱”的音效,
晚上一人动弹,全寝知晓。 五六十年代宿舍楼 七十年代宿舍
七十年代,宿舍八人一间,一层楼公用一个盥洗
室,早晨洗漱高峰期时常造成交通拥堵。当年的宿舍不
带浴室,洗浴必须走出寝室楼到公共浴室,浴室里只有
一排排水龙头,一个龙头下往往站了好几个人,大家排
队轮流冲洗。 1987年集体宿舍 80年代,在宿舍弹吉他的小哥哥
新校区的住宿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宽敞的房间,
整洁的桌面,开心的笑容。谁说交大男生不文艺?抱着
吉他的小哥哥实在文艺范儿十足。
新世纪,交大住宿在上海率先达到四人一间,学生
们的生活空间相对独立、便捷。宽敞的空间,单间公共
浴室,独立盥洗池,全新的空调,“住在交大”的口号 宿舍楼宇群
名副其实,羡煞许多其他学校的学生。
新时期,设施齐全的新宿舍
学 最是书香能致远
60年代,图书室是老房子旧窗户,光线较
60年代的图书馆 暗,没有空调电扇也没有取暖设备,冬夏时节尤
其难熬,但这无法遏制同学们的求学愿望。
80年代的教学楼尽管简陋,可依然像是一个
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当年的同学们在那里汲取知
识和力量。
如今交大的四个图书馆为交大学子提供了充
足的学习场所。占地3.5万平方米,约6000席的
80年代的图书馆
阅览座位的新图书馆气派恢弘,明亮宽敞的走
廊,旋转式楼梯,桃木色的书架,每天在这样的
环境中学习,不爱上学习都很难呀。
进入新世纪,交大拥有四座宽敞明亮的图书馆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