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思源 2021年第二期 总第43期
P. 83
故事 StorieS of SJtU
追
退而不休的“老爷子”是个宝
1995年,李慧敏到了退休年龄,但为了继续指导新一代的设计师们,他依旧 寻
马运义:用一生去追寻
每天按时上下班。而且周六周日也如平时一样,雷打不动,风雨无阻。这习惯一
直持续到了2015年。
李慧敏在自家书房开辟了一个办公空间,每天开门迎客,欢迎大家到他家咨 磨砺一生的科研者
询专业问题。因为“老爷子”的技术是全国知名的,因此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
家里,都有很多人或是来电或是登门咨询各种技术问题。 一望无际的苍茫大海上,潜艇被认为是最犀利的
“制敌利器”,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隐蔽性,被誉为
某型高速船的主任设计师接手项目投标时,查遍国内外舰船的资料发现,类 神出鬼没的“水下杀手”,但与之相伴,却注定了“无
似船快速性估算对自己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便来咨询“老爷子”。李慧敏听了他
声”且“无名”……回首与常规潜艇相伴的近半世纪时
的困惑后,为他耐心讲解了技术特点,介绍了可供选型的设备厂家以及选型和布
光,我校1965届船舶制造舰艇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校友
置的设计关键点。“老爷子”和颜悦色,倾囊相授,鼓励该主任设计师克服畏难
马运义依然目光如炬,他说:“这份事业让我痴迷,我
心理,放手去干。某快艇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到论证报告,李慧敏层层把关,与
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看着他成长、壮大。”
项目负责人一起并肩战斗,多次与项目组一起出差调研汇报答辩。
时间的车轮碾过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中国工业大
李慧敏退休后笔耕不辍,在整理大量资料及工作笔记的基础上,主编了《快
发展,马运义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心里埋下了“报效
艇快速性手册》,并于2013年12月印刷出版。该手册共有5个章节509页,汇集 祖国献身国防”的种子。 1965届船舶制造舰艇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校友马运义
了快艇快速性设计和计算的概念和各种实用的方法,并给出了大量经过核实的国
内外图谱、数据和资料。书中内容涉及滑行艇、水翼艇、双体船等多种船型,推
十年寒窗,斗转星移。1968年,他带着清简的行囊踏进了被誉为“战舰摇篮”的701所大门。自此,正式开始了
进器种类涵盖定距桨、喷水推进、表面桨等诸多形式,介绍了多种航行性能调整
他与常规潜艇相伴一生的熠熠岁月。
的技术和措施以及实艇试航的快速性分析等,全书融入了李慧敏一辈子工作中的
成功经验与挫折,实用价值非常高,被后来的快艇研制人员视为宝典 每一个“第一次”都注定写满艰辛。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常规潜艇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马运义参加了从设
计到施工建造的全过程,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解决了该型艇首艇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埋首问题”。他先后参与计算、
李慧敏一生奋斗了六十多年,为我国舰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
设绘了5个方案,组织并参加了长达6个月之久的三轮共78次模型试验,为首艇和后续艇选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编写
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了100多页的课题技术总结报告。功夫不负有心人,“埋首问题”迎刃而解,保证了潜艇的操纵安全性,并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三等奖。
来源:中国船舶701所 其后,马运义又担任了第一代改进型常规潜艇总设计师。他在该型艇的研发中创新开展的声学设计、防腐设计、
防漏设计被誉为该型潜艇上的“三面红旗”。
0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