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思源 2021年第二期 总第43期
P. 19
共祝党的生日 Celebrating the CPC's 100th anniversary
校友名片
又获得了 PLZF 基因的 DNA 序列,是当时以我国科学 校友名片
陈赛娟,我校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75
家为主完成全序列测定的第一个基因。随后,陈赛娟团
届本科、 1982 届硕士, 我国血液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专家,
队对为 APL 发病原理以及 ATRA 诱导分化机制进行研 王利,2006 届材料学专业博士校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究,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首创了 ATRA 和 As2O3 治 席研究员,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利校友扎根宝钢
师,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
疗 APL 的协同靶向方案,使 APL 五年无复发生存率达 汽车板研发一线 29 年来,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第三代钢——淬火延性(QP)钢
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陈
到 90%以上,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系列产品的成套技术, 实现了 QP 钢全球首发,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次、
赛娟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特
的方案。该治疗方案被称为“上海方案”,已广泛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次、省部级奖项 7 次;开发汽车钢新牌号 100 多个,获发
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10 余项。2017 年获首届全
于世界多个血液 / 肿瘤学中心,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 明专利 20 余项等,实现了汽车用钢年销量超百万吨,创效 10 余亿元。他还牵头
国创新争先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生命,奠定了研究团队的国际领先地位。目前,陈赛娟 和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和汽车行业规范 10 余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参与专著编
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重要荣誉称号。2018 写 2 部。
院士致力于将 APL 转化医学研究上取得的经验推广到更
年当选为上海市科协主席。
多的学科领域,促进其他疾病的研究也能借助转化医学
而获得突破。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21 世纪,汽车的节能减排成为科技攻关重点。2004 年,王利校友深入研判,
1968 年,17 岁的陈赛娟被分配到上海第六印绸
准确选定国际上还未产业化的淬火配分钢(QP)作为主攻方向。在没有任何借鉴
厂成为一名挡车工。工作之余,她总是挤出时间学习。
的情况下,王利带领团队冒着巨大风险,仅用 8 年的时间就将淬火配分理论变成
1972 年陈赛娟被推选入学。当时,在她面前有两所大
现实,实现了 QP 钢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化,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安全、节能”奠
学可以选择: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学院,陈赛
定了材料基础。从此,我国汽车用钢制造在世界同行中从跟跑跃为领跑。
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她希望成为白衣天使,为病
人解除痛苦。1975 年陈赛娟以优异成绩从医学院毕业,
2005 年, 王利团队根据汽车用钢的发展趋势, 建议公司上专门的高强钢产线,
被分配到瑞金医院当医生。1978 年,她在全国研究生
然而,国外的公司不愿将核心技术卖给宝钢。王利决定自主设计高强钢生产线。
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他带领团队废寝忘食、覃思精研,历经两年的时间,开发出生产先进高强度钢的
1986 年,陈赛娟到法国巴黎攻读博士,并于 1989 年
两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设计了各种先进高强度钢的退火工艺,开发并商业化 9
以最佳评分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放弃
大类 27 种 AHSS 品种以及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淬火配分钢(QP)产品。经
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过两年建设,2009 年,世界首条年产近 30 万吨的柔性超高强钢连退—热镀复合
生产线在宝钢顺利投产,并荣获 2012 年国家发明二等奖。2010 年,王利参与策
回国后,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陈赛娟在上海血液
划和筹建的“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宝钢。王利团队成
学研究所内创建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当
为从制造到服务转型发展的先行者。从 2019 年起,王利校友不再负责具体钢种
时分子生物学研究当时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验条
研发,而是作为学科牵头人开展策划工作。他每天阅读大量科技文献,从中遴选
件和国外相比落差巨大,陈赛娟不畏艰难,开始了对白
有价值的部分立项,他从奔跑者变为领跑者,去开掘更大的价值。
血病发病原理和靶向治疗进行研究。1991 年,陈赛娟
在国际上发现了 APL 变异型染色体易位,继而克隆了
11 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实现了我国在人类肿瘤致病
新基因克隆领域的 “零”突破。1999 年,陈赛娟团队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