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思源 2021年第二期 总第43期
P. 14

共祝党的生日        Celebrating the CPC's 100th anniversary









                                                                                                                                         12     汪道涵口述: 1933 年中共地下党在交大



                                                                                                                                            1933 年 1 月,交通大学科学学院物理系的汪道涵参加革
               09    “白色恐怖” 下党组织的破坏与重建                                                                                                  命工作,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 2003 年接受母校党史人员
                                                                                                                                        的采访中,他娓娓道来自己求学交大,秘密入党、组织革命活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整个上海处于反革命的白                                                                               动、以及不幸被捕、离开上海这一段短暂而不凡的革命经历。
                                                                                                                                                                                                  青年时期的汪道涵
              色恐怖之下,交大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第一次遭到破坏,之后在中共法南区委
              的组织下,交通大学再创党支部,许邦和、乔魁贤等先后担任书记。恢复后的
              交大党组织成为组织团结交大师生参加革命事业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力量,
              自身也在斗争中甚至挫折中稳步向前,成为在中共在高校领域的一个重要战斗                                                                                                                            13     从参加外围组织到奔赴圣地延安
              堡垒,以一种全新姿态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的战场。                                       许邦和日记中记载的参加读书合作社成员名单
                                                                                                                                                                                1934 年底,长期坚持白区斗争的交大党组织,因上级机关遭到破坏而
                                                                                                                                                                            停止了活动,交大学生运动失去了党的领导。但是,抗日爱国斗争并没有停
                                                                                                                                                                            止,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在交大校园组织进步学生成立读

                                                     10     “九一八事变”后三次晋京请愿                                                                                                  书会,在学生中频繁活动,读书会成员和其他爱国青年学生如罗沛霖、钱保
                                                                                                                                                                            功、孙俊人、周建南、孙以德、孙友余等,或在党的外围组织武卫会的影响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交大青年学生和全国大中学                                               徐昌裕(前排左二)在延安与战友合影                 下,或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纷纷奔赴延安,参加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校学生一样,在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勇敢地奔走在反日斗争的前列。由
                                                   于蒋介石对学生代表采取哄骗手段,不解决实际问题,大学联决定组织一
                                                   次规模更大的赴京请愿活动,由此拉开了交大和上海各校学生三次晋京请
                                                                                                                                         14     响应一二九运动
                                                   愿的序幕。交大于 9 月 28 日、11 月 24 日、12 月 14 日三次晋京请愿,
                            晋京请愿                   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勇敢、机智、坚决的斗争,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交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激发出来。交大武卫会召
                                                   了光荣的篇章。
                                                                                                                                        开读书会成员会议,决定成立交大学生救国会,以领导交大的救亡运动。救国

                                                                                                                                        会成为读书会成员和爱国学生争取、发动学生群众的公开组织,由郑宣知、李
                                                                                                                                        震声、周世正、董寅初、许锡缵 5 人为委员,在其组织发动下,交大爱国学生
                11    营救北大学生代表的抗暴斗争                                                                                                     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力地回应了北平爱国学生运动,成为一二九运动                                    1935年交大等校学生在上海市政府门
                                                                                                                                        这首爱国乐章中一个铿锵有力的音符。                                                                前请愿

                  1931 年“一二五事件”后,北平南下示威团派出学生代表向上海学生界求援。交
              大许邦和、袁轶群作为大学联代表参加会议,全力声援北平和南京学生的示威活动。散
              会时,武装特务突袭殴打与会人员,北大代表许秀岑被挟持。在党支部的部署下,乔魁
                                                                                                                                                                         15
              贤以抗日会名义,带领 500 余名交大学生,于 12 月 9 日下午 4 时率先赶到枫林桥,把                                                                                                                   义勇军与宣传团:奏响抗日救亡先声
              守市政府大门,站至第二天清晨,无一人退场。许秀岑被释放回到学生队伍中,并通过
                                                                                                                                                                            1932 年“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各大学义勇军开往前线,交大学生张家瑞、
              民众临时预审法庭惩办凶手,在上海学生运动史上书写了光荣的一页。
                                                                                               《交大三日刊》记载                                                                徐威、陆家琛、庄德祖、张大奇等 5 人参加了义勇军,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

                                                                                                                                                                        1936 年 1 月,交大等校学生在南翔成立上海市各大中学学生救国宣传团,深入
                                                                                                                                       1936年交大等校学生深入沪宁线宣传抗日
                                                                                                                                                                        沪宁线宣传抗日。宣传团虽然被押送回沪,但是沿途播散下了抗日救亡的种子。





           11                                                                                                                                                                                                                             1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