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思源第34期最终单页
P. 32
志在苍穹追梦六十载
—记交大 1957 届机械系学长、有突出贡献的航天老专家杨畅
文 / 1969 届 24041 班 杨镜明
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 日寇侵华施兽行,幼年立下强国志
老专家”杨畅
在说到走上航天之路的起因时,杨畅时常忆记起
他是钱学森点名选调的惯性导航专家,他先后承担和 幼年在家乡和报考交大求学的往事。杨畅出生在江南
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 水乡,祖居“河庄木行”。1937年初冬,日寇侵华战
多项重要航天工程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六十多年来他孜孜 争无锡屡遭日机轰炸,为躲避战乱,年幼的他跟随家
以求锲而不舍,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在凄风苦雨的傍晚,乘坐小渔船扶老携幼到远郊山
村去逃难。此期间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
杨畅(原名杨福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惯性导 深刻印象,他知道了“我是中国人,世界上有个国家
航专家,研究员。1932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57年交 叫日本,他们有飞机,有大炮,他们侵略中国,中国
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分配至国防院校西北工业大学任教。 人民正在受难”,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1965年奉调至七机部一院十三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 此后,杨畅求学期间,沦陷区社会动荡,乡间的学校
任,十三所副所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 经常停办,他小学六年就换了几所学校。稍大后听说
事,军用惯性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行业标 上海的一些大学生到南京请愿,当局不让开火车,是
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学会惯性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交通大学的学生自己开着火车去南京时,大学生的爱
委员,航天集团公司派驻火箭院质量监督副总代表等职。 国激情和能力更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
1991年杨畅荣获国家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
家”荣誉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回顾幼时的经历时,杨畅写道:“日寇入侵施
兽行,少小倍感受欺凌。 沦陷八年煎熬苦,强国之梦
时至今日,杨畅年已八十七高龄,为了实现中国航天 由是生。”
梦,他一辈子初心不改。杨畅牢记母校的期望,他说:
“我清楚记得,大学毕业时,交通大学教务长陈大燮老先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高中
生曾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期望我们为国家服务40年。” 毕业的杨畅得知国家要实现机械化发展重工业,为了
迄今他从交大毕业已60余年,苍穹追梦六十载,遐龄白发 实现幼时就蕴藏在心中的强国理想和抱负,他毫不犹
仍在坚持工作。“只要能为国防做点事,我便会觉得自己 豫地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他学习刻苦,成绩
依然行走在这条追梦路上”,“要把走过的路、经历的事 优秀,1957年交大毕业时听说西北地区国防院校急需
情,传给年轻人”。这就是杨畅的心愿。 人才,在“要为祖国国防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思想
支配下,他主动要求到西北地区工作,得到学校的支
持和赞扬,被分配至国防院校西北工业大学。他说服
家人,告别家乡,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钱学森点名选调,报国踏上航天路
杨畅在西工大期间,从事陀螺和惯性导航专业的
教育和科研工作。惯性技术是航天科技工业的关键专
业,是飞行器目标制导控制从而实现成功发射的保
证。杨畅承担了这个新专业的创建任务,他对惯性技
术在航空、航海、航天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