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第42期
P. 54

北                                                                                                                                                                精彩人生      Wonderful life



                                                          斗



                                我和中科院北斗团队的故事                                                                                       并担任综合测试的副主任设计师,我的主要工作是对卫                           程,演练测试口令。1月12日,终于等到了发射日,在
                                                                                                                                       我现在在团队中的职务是在轨技术支持系统副总师
                                                                                                                                                                                      完成向塔架人员下达最后一条撤离指令后,我缓缓起
                                          2012届  航空航天学院 B0941392班 王亚宾                                                              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测试,通俗地讲就是卫星的体                           身,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感受着大西北的
                                                                                                                                   检医生,穷尽各种手段的体检,给出一个健康标识。这
                                                                                                                                                                                      寒冷,我告诉自己:“你完成了这次挑战!”

              母校情深  筑航天之梦                                                                                                          就要求我们要在地面把卫星的功能性能验证充分,确保
                                                                                                                                   不带任何隐患上天。                                              随后的两年中,我们高密度地执行了10颗组网卫星
                                                                                                                                                                                      的研制和发射任务,没日没夜地工作,这背后蕴藏着许

                2009年,我步入交大校园,师从战兴群教授。两                                                                                                2015年3月,我第一次执行发射场卫星发射任务,                       多感人的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值得欣慰的是,每颗
            年半的学习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在这里,浓厚的学习氛                                                                                               这颗试验卫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时,我内心无比                           在轨卫星都运行十分良好,功能性能均达到指标要求,
            围、专注的科研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方方面                                                                                               激动。在转场到技术区厂房时,我们的卫星与上面级组                           连续不间断地为大家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面都耳濡目染、引领着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合体对接完成后,要用整流罩将卫星包裹起来,那一刻
            为我之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母校“饮水思源,爱                                                                                               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地面近距离看到我们的卫星。我们                               我们的工作团队有着 自己的标签和特色,实现了
            国荣校”的校训,使我常怀感恩之心;航空航天学院的                                                                                               的设计师好多都流下不舍的泪水,它就像一个待嫁的新                           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技
            培养以及战教授的专业精神与谆谆教诲,坚定了我矢志                                                                                               娘,要远离亲人独自远行。每每想到之前与她日日夜夜                           术,这些都是创新引领的科技进步:首次提出并实现了

            航天的信念。                                                                                                                 的陪伴守候,不舍之情溢于言表。2015年3月30日,准                        “功能链”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提
                                                                  王亚宾工作照                                                           备了那么多年,这一刻终于来了!火箭发出了轰隆隆的                           高功能密度,大幅降低成本;不像GPS能够全球部站,

                求学期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2009年                                                                                            引擎声,载着这颗首发星,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梦想,冲                           研制突破了基于相控阵的Ka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一星
            10月31日,我们尊敬的老学长、“中国航天之父”、                                                                                              出云霄,奔向太空。这一刻,我们相拥在一起,喜极而                           通、星星通;定位精度的好坏本质上取决于时间精度,
                                                                 北斗征程  献英勇才智
            中国航天事业开创者和奠基人钱学森老先生与世长辞。                                                                                               泣;这一刻, 我们真正释放了首发星的压力,尽情享受                          我们突破了星载高精度原子钟技术以及高精度时频无缝
            那时我刚入学没多久,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之                                                                                               首发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切换技术,为信号高连续性奠定基础;全面推进自主可
            中,数千名学子自发地聚集在学森路两旁、逸夫楼下,                               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                                                                                            控,采用国产cpu龙芯+flash的架构,填补国产航天处
            为钱老敬献黄花、点燃蜡烛、沉痛悼念、寄托哀思,送                           热土,来到了现在就职的工作单位——中科院微小卫星                                                2018年1月份,还是在发射场,这次带给我更多                        理器的空白,同时实现了卫星在轨软件重构技术,能够
            别老学长最后一程。我也是这数千名学子中的一员。钱                           创新研究院,投身到了北斗研制的队伍中,从此和北斗                                            的是挑战。首先,这是我们第一次采取一箭双星的方式                           在天上调bug等等。
            老的英雄事迹时刻感召着我,当时我就坚定信念,一定                           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这几年,我见证了国家北斗三号                                            进行发射,任务难度不言而喻;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次

            要传承和发扬钱老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                                系统从方案论证、试验星研制到组网卫星完成。随着                                             作为测试现场指挥执行发射任务,这就要求我既能够全                               这就是我和中科院北斗团队的故事,我在上海中科
                                                               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GE O卫星发射升空,宣告我                                        方位熟悉发射场流程,掌控整个测试过程,又要准确无                           院祝愿母校125岁快乐!
                送别钱老之后,我就潜心投入到紧张的研究生生活                         们国家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发射完成,在经历一段时                                            误地下达每一条口令。在这期间我一遍遍地模拟测试流
            之中,两年半的交大生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的人                           间在轨测试和交付后,就能正式服务大家。“中国的北
            生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                           斗”全面开启“世界的北斗”的征程。
            了坚实的基础。战老师不遗余力地带领我们在实验室里
            进行科研探索,他会经常组织大家开展一些学术沙龙,                               我所在的中科院北斗团队在北三的建设中一共发射
            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进行头脑风暴;                           了2颗试验卫星和10颗MEO组网卫星,占北三组网卫星
            与此同时,师兄师姐们也会在日常科研生活中毫无保留                           数量的三分之一。2016年组网星研制工作以来,倾注了
            地对我们进行辅导,这种“传帮带”的精神也构成了我                           我们无尽的汗水、泪水、喜悦和不舍之情,真真正正践
            们实验室的一种文化。我想,这就是一种航天精神的传                           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
            承。可以说,正是实验室的科研经历,让我坚定不移地                           奉献”的航天精神,铸就了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投入到航天怀抱。这么多年来,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激                           善于合作、勤于学习、甘于奉献的研制团队。
            励着我前行,让我时刻保有报效航天的初心。





          000                                                                                                                                                                                                                      003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