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第42期
P. 47

行                                                             师交流后感到轻松了许多。在学术上,老师非常尊重我
                                                                                      良师益友
                                                                                                mentors

 远



 登高必自卑  行远必自迩
                                                               的想法,有时,我将自己不太成熟的观点向她诉说后,

 2020届 人文学院 B1809091班 吴东阳
                                                               清晰地认知,还进一步扩展了我的研究思路。王老师非
                                                               常平易近人, 同我分享她求学时期的经历, 我备受鼓舞。
 2018年,我从西安的兴庆湖畔来到上海,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学子,对                           总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与指导,不但让我对现有问题有了
                                                               王老师在生活上也给予我许多关照,向我提出了很多宝
 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初到母校,经常会因为学校太大而迷路,上课要提                           贵的意见。
 早出发,有时还要借助导航指引方向。求学的日子非常充实,不知不觉两年美好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时光已过。如今回首,庆幸那时自己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                                        我在丁晓萍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海外汉学的魅
                                                               力;聆听符杰祥老师对鲁迅研究的独到见解;在何言宏
                研一时,我担任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起初,
                                                               老师的带领下研讨当代作家作品;在文学武老师的课
 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面对着繁忙的学业和刚刚接手的党支部工作,我有些手
                                                               上探索京派小说和 20 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的渊源;
            足无措。在韩红蕊老师、刘捷学姐、王璠学姐的帮助下,
                                                               在张中良老师的指引下对五四文学进行深度思考;在跨
 研究生期间,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图书馆觅得了最佳学习  在支委龚婵婷、游程程两位同学的齐心协作以及支部其
                                                               专业选修课尹庆红老师的课堂上研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
 位置。在这里,我要提及我的室友高露露、黄希滢和哲学系的陈瑶与师妹刘璇。  他同学的理解与支持下,我负责的党建工作逐渐步入正
                                                               论……负责学院事务的董健鑫老师和卢倩老师也为我提
 两位历史系的室友经常和我结伴学习、互相鼓励;疫情期间,我和陈瑶相互督促  轨——组织活动开展次数多了、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
                                                               供了很多帮助。
 学业;师妹刘璇认真的学术态度及对理论的熟练掌握与应用能力让我十分佩服。  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减少材料问题,为有入党意愿的同
            学答疑解惑;支部活动得到有力的宣传,在大家共同努                               在交大结识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我知道他们
 读研后,随着学术视野渐趋开阔,我越发觉得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心态上,  力下,《国学起跑线》项目获得学校优秀项目……     优秀的背后决不是取得成绩后的固步自封和沾沾自喜,
 逐渐褪去本科时的浮躁,更加专心于学业。我常常骑着车奔波于“宿舍 - 教学楼 -
                                                               而是基于“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长久坚持, 以
 图书馆 - 食堂”四点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部书记的工作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我不再被动
                                                               及对机遇的把握与勇气。希望能够早日回到熟悉的校园
 鼓励我们多学习、敢于怀疑、敢于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有创造性。小班授课的模  接受任务,而是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在踏实做事的同时
                                                               与大家相聚。
 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大家互相研讨,取长补短。每位老师  发挥个人作用服务社会。疫情期间,我参加了社区的防
 的课程都极具特色,带领我们在一个领域内不断深入研究。  疫工作,负责在卡点值守。一个月的时间虽短,却让我
            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也坚定了自己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发表了学术生涯中的第一篇论文。从改稿时的犹豫不决  职业选择的决心。
 到正视问题、积极解决、精益求精,这次投稿也是我个人成长道路上一次难忘的
 经历。我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查良镛先生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的影评。由
 于没有现成的资料,我只能手动录入报刊。从研一下半学期开始整理资料,直至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研二上半学期才全部完成,看着整理出来的四十多万字的影评,我有种说不出的
 踏实感。           入学初期,我便做好了职业规划,并为之努力。未

            曾想,我比计划提前一年找到了工作,验证了“机会是
            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只有 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机
            会来临之际才有可能抓住。感谢母校提供的就业平台和
            就业中心一系列就业讲座,让我对所选职业有了清晰的
            认知并下决心为之奋斗。


                也非常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栽培。尤其要感谢的是
            导师王宇平老师。记得第一次和王老师见面是在学院的
            “三味书屋”,当时的我还带有些许迷茫和压力,和老


 000                                                                                                        000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