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思源第36期12.4final单页
P. 76

04                            05                     06
















                                                     07                                                   08



            04  老图书馆(程洪迪摄)。图书馆采用维多利亚风格,纵向五段式构图,平面设计为“山”字形。
            05  砥柱(程洪迪摄)。图书馆的主入口位于西立面,有六根浅色柱子,柱头为爱奥尼和科林斯的复合形式,六根柱子上支撑着二层出挑的大露台,
               形成别致的门廊空间。
            06  室内装饰相对朴素简单,以木料为主,表面做深褐色油漆。
            07  1926年工业展览会期间师生代表合影
            08  1996年,校史博物馆在老图书馆三楼开馆。








               从诞生起,这里就被誉为交大徐汇校区一道最美的风景。它既有西方古典主义的罗马科林斯柱式
            (Corinth Order),也有巴洛克建筑的细部雕刻、山花及对比色彩的运用。设计讲究细节、完美和个性,是
            那个年代最为新潮的建筑形式。在空间利用上,更是充分发挥了知识殿堂的作用和责任。这里面积2687平
            方米,可容纳藏书10万余册。1925年开辟的“校史成果展室”,最初的建设目标是“征集本校同学个人出
            版物,以及对于本校历史上有价值之物品”,这是老图书馆功能利用上的突破与革新,集收藏和展览于一
            体,可以说,是校史展示平台的雏形。

               1926年,工业展览会在校举办。老图书馆是第一展室,也是主展室,二楼阳台上高悬“工业展览会”
            字样,里面陈列轻巧电机、机件、工业材料及其他照片、图表等物品,本校学生成绩展布置在三楼。
               1985年,包兆龙图书馆建成,学校将老图书馆划归档案馆使用。从此,老图书馆便保留着百年交大最
            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1996年,焕然一新的老图书馆成为了“校史校友楼”。一楼为校友活动室、
            会议室,二楼为档案馆、林同炎展室,三楼为校史博物馆。
               到2019年的30余年间,老图书馆作为档案收藏利用、文博宣教育人、校友活动平台的功能从未落幕,
            成为交大文化传承的地标性场所。

          74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