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思源2018第三期(定稿)单页 (1)
P. 56
—寻梦 作为七八级上海交大毕业生,自 1978 年入学至今,已
经整整四十年了。祖国改革开放也已经四十年了。伴随
78/ 63081 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家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中国
至 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同学们也经历了
少年、青年与中年的变化。值此四十周年之际,虽不胜
82年 繁忙,仍随笔几段,以聊感慨之。
校文
园 思源
轶班
事戴 跨越三个世纪的交大老校园坐落于徐汇区。四十年前,出了古典古雅的校门,向右经过红
绿灯路口,就是一条由上世纪初修建的二层小楼组成的街道。随街有着许多商铺,琳琅满目。
建 沿着街道不远,向右有条长长的石子铺成的小巷,里面常有改革开发初期由新疆来的挑担与小铺。
生 常常在夜里自修一半,带着饥肠辘辘的身子,一些同学就到这里享受涮羊肉的西北风味。而后
带着一丝羊膻味的饱嗝,回到宿舍做上香甜的好梦。
在这个校园里,有着全班三十三名来自北京以南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少年与三位青年,不
满十六岁的有三位,其中来自最远的是云南元江十五岁的小虎。这个班,三十一位是应届或跳
级的少年加上两位毕业两年的少年。三位青年分别是有七年军龄的孟礼,六年工龄的斯宪,以
及两年知青三年工人的作者,有幸赶上最后一年有资格考上大学成为大龄大学生。
“突然袭击”
带着 1978 年备考、高考、录取与入学的艰辛、紧张、激动与喜悦,千里遥遥,来到交大。
记得备考时仍在学徒期,需要早晨六点半到车场擦胶轮汽车吊车。当时借助清晨即起,思想活跃,
就边擦车边背数学物理公式与化学分子链。师傅是七点多钟来,七点半后开车到工地,开始起
重与吊装工程设备。由于有四位徒弟抢着开车,倒也给作者让出了时间,得以复习备考。忙完
一天后,一般晚上六点半下班。这时赶到二里地外一个居委会活动室听看电视中的“电工讲座”
以及数学讲座。这些备考结果,最终体现在挥汗如雨的七月份三天八门课的高考中,以全区前
两名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记得当年竞争激烈,在全国六百多万参加考试人员中,只有 40 万被
录取。
当年武汉到上海上学,如果走铁路要经过郑州转车,需要一天多时间。那时一般沿长江走
水路,需要乘坐三天两夜六十多小时的长江轮。1978 年八月底拎着行李,排着长队,在武汉关
准备上船。在长长的队伍中,巧合地遇上了穿着红色球衣,有股红衣少年潇洒气势的六四零八一
世汉,一同前往上海。
校园生活是难忘的。从陌生、思乡到熟悉,再到放任自如,似乎不需要多长时间。于是短
短一个月,熟悉了环境,学习也觉得没什么压力了。当时的高等数学课是全系五个班加外系几
个班的近两三百人大课。大班数学老师是一位文雅端庄非常认真的女教师范荣良老师。大课完毕,
是三十多人的小班辅导课,由年轻的孔老师安排大家做作业并做辅导。这样下来,觉得也不错。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