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12.5思源 final
P. 39
VIEWPOINT 观点思源
FOREVER
SJTUER
干频 上海能源互联网发展 向园区提供大量的人才保障,为园区的长足发展
保驾护航。实行多级联动的扶持政策,力图为企
作为上海科委副主任、能源科 近年来,作为全新的产业风口、能源互联网产业 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健康平稳地实现最
技分会副会长干频十分关注能 处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在政府各部门的规划部署下, 大价值。
源科技发展。 希望能通过上海智慧能源互联网产业联盟汇聚各方智
慧和需求,促进能源互联网产业服务真正落地,驱动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设想下一步
依托虹口,运用互联网思维,比如行业内合作、跨界 对产业来说,上海现在产业的整体布局还没有
合作等,在上海的能源交易中心等平台上把相关的能 完善,但是以后的产业一定是低污染、低能耗。上
源互联网的产业形成一个集聚。 海市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中心,需要
一批重大创新功能性平台和技术研发支撑平台,需
科技创新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要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从而形成特色
科技创新集聚区。
目前关于科技领域的发展,政府正处于规划阶
段,日后将按主题划分科技园区,例如在青浦的北 政府、高校、企业合力促科技发展
斗科技园区就是围绕北斗产业链,生产芯片、模块,
下游延伸拓展到相关的科技应用。不同园区将依据 目前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有了明显
自身特点不同的任务,例如虹口的科技园区,将借 提升,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低,
助其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搭建数据平台;而奉贤 诸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造成科技投入与
则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适宜引入体量较大相关实 科技资源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体产业。各科技园区借助个体优势,联通之后就能
达到效益最大化。 在科技创新发展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提供更
多的智力支撑,需要用新技术、新思维满足产业和
除了规划相关园区,市科委还将整合相关项 企业的新需求;企业要寻找到适宜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定期分配到主题园区,带动园区的早期发展。 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集资;政府则需要沿着产业链
区政府也将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落地”, 上下游摸清情况,搭建功能性平台,并高度重视平
台的集聚性和信息的透明性。
金之俭 智能电网 我们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储能的成本与效
率,二是储与放的转化速度。现阶段的储能企业虽
作为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 智能电网是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电网结合而构 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却是值得大力发展的前景广阔
程学院教授、国家能源智能电网 ( 成的安全、高效、环保的新一代电网,智能电网的 的新兴企业。储能问题的解决,必将大幅度地降低
上海 ) 研发中心副主任金之俭近 建成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保障电力网络 电力成本,对整个电力系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
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电网的研究 的高效安全运行,同时带动高端的新兴产业转型。 革新。
与应用。 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实现
清洁能源的开发、输送和消纳,电网必须提高其灵 如何实现电网的柔性化管理
活性和兼容性。为抵御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外界
干扰,电网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其安全防 当今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 , 资源、环境及协调
御能力和自愈能力。为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节能减 发展已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发
排,电网运行必须更为经济高效,同时须对用电设 电、输电、配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 , 现代电力系统
备进行智能控制,尽可能减少用电消耗。分布式发 对电能的量和质两方面的控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 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就是让整个电网更可控,
的供用电模式,促使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不断 更柔性化。柔性电力技术,即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在
融合,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电能的产生、输送与应用各个环节对电能的数量和
形态进行快速、精确控制的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发
智能电网现阶段出现的问题 电,配电等诸多环节,在对电力的安全,稳定,灵
活的控制上发挥着重大作用。柔性电力技术实施的
如何高效储能 ? 核心是电力电子技术 , 但并不限于电力电子技术 ,
储能问题是当今智能电网发展的关键所在。随 储能技术、分布式电源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
着新能源规模化接入电网,储能系统将在整个电力 等与柔性电力技术都是密不可分的。
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储能的发展,
37